关闭广告

驯服动力电池这头怪兽 | 血色2023

汽车公社10744人阅读

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汽车由大到强的契机,就归结于“新能源”3个大字。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潮流的冲击下,产品的功能定义,甚至是底层逻辑,都开始发生改变。

冰箱彩电大沙发、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各种功能点被发掘出来,为新能源汽车锦上添花的同时,也在不断奠定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薄弱基础。

时来天地同借力,当大家都坚定了汽车新能源方向之后,剩下的只有拼命往里挤。这个时候,如果谁来使绊子、卡脖子,被“群起而攻之”,也就成为一件情理之中的事。



“当前动力电池成本已经占到新能源汽车的40%~50%,甚至60%,现在我不是在给宁德时代打工吗?”

2022年的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将矛头直指宁德时代。而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动力电池企业与车企之间的矛盾,逐渐尖锐起来。

其中的恩怨情仇很简单,大家都在使劲向前冲,却突然冒出来一个拖后腿的,而且还比你挣得钱多、挣得容易,搁谁身上谁都要掀一掀桌子。

于是,车企自研自造动力电池、扶持二供……一套组合拳下来,动力电池市场的纷乱争端,也逐渐蔓延到了2023年。



如果说2023年是动力电池行业回归理性的一年,那么“白色石油”的崩盘,完全可以看做是一根尤为关键的“稻草”。

动力电池成本高有目共睹,产业链利益分配不均,话语权不平衡,致使广大车企“揭竿而起”,与宁德时代等电池厂商,大打口水仗。

紧接着,事情就越搞越大,各大车企领导人更是将血淋淋的问题,直接暴露在所有人面前。因为大家都知道,只有在众目睽睽之下,动力电池产业链,才会更快地迎来转机。

退一步讲,其实问题的核心从来不是谁给谁打工,而是如何分配蛋糕,让所有人都获益。

而当碳酸锂从60万/吨的高点,跌落至10万元/吨,动力电池行业终于有了“拨开乌云见月明”的意思。

动力电池,不再是上游说了算

碳酸锂价格的波动,既是市场调节,也是各种力量推动下的结果。但如果说碳酸锂跌落神坛的“导火索”,可能还是要归结到宁德时代的头上。

彼时,汽车市场价格战刚刚开打,便有媒体曝出,宁德时代推出了“锂矿返利”计划,以实现动力电池降价。

什么是“锂矿返利”?



简而言之,就是宁德时代销售的部分动力电池,在年底以20万元/吨的碳酸锂价格结算,若签订时高于该价格,则将向车企返还差价。而签署该协议的车企,也需要承诺将80%的电池采购量锁定在宁德时代。

这是一次豪赌,赌得就是2023年年底,碳酸锂究竟会降到什么地步。

当时电池级碳酸锂的均价还在40万元/吨左右,比20万元/吨高出一倍。如果赌错,宁德时代将面临更多亏损的风险。

只不过现在看来,宁王还是那个“赌性坚强”的宁王。虽然不清楚2023年年底,那些签订了协议的车企,会与宁德时代如何交割,但至少宁德时代不会吃亏。



价格战不会轻易停止,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就曾公开表示:“当下是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不是大鱼吃小鱼的时代,车企在未来3~5年如果没冲上去,就没机会了。未来3~5年内,车市整体或不同细分市场会持续开打价格战。”

这样的背景下,所有的车企都不会放任动力电池成本继续居高不下。

可能正是看到了其中的“死结”,宁德时代才下定决心解决矛盾,调停了动力电池上游供应链的无序生长。

就像我们曾经学过的那样,商品价格受市场供求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动力电池其实也是一样。车企对动力电池需求增加,也就进一步对碳酸锂等原材料的需求增加,进而使得其短期内掌握了主动权。

但,时代在变,需求在变,市场也总是在变。



如今汽车大市场疲软情况下,车企们想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想要大打价格战,就必然要将动力电池上游原材料供应商的“卡脖子”问题解决,重新夺回话语权。

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像宁德时代这样的动力电池企业,又会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技术创新、出海、产能过剩……

车企自研自造电池,当然更具备所谓的长期主义,但不容忽略的一点在于,千万不能太高估自己,毕竟叫比亚迪的只有一个。

特斯拉不行吗?可能真不行,哪怕强如特斯拉,其4680电池依旧处于难产状态。而且无独有偶的是,有消息称,蔚来已经停掉了自家的电池业务,改与蜂巢能源合作,相关研究人员也被裁掉。

没办法,实在烧不动了。实际情况也表示,动力电池企业并没有那么容易,被车企所替代掉。



或许是意识到了目前国内动力电池市场的困顿,各大电池厂商,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出海求发展。但是,在别人的地盘上做事,岂会那么简单?

2023年7月,欧盟理事会通过《新电池法》。按照新法规,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电池护照”,记录电池的制造商、材料成分、碳足迹、供应链等信息。

这是全球首个将碳足迹作为对产品强制性标准的政策,我们承认其对动力电池行业标准化实行的促进作用,但也不必否认,这项法规大大提高了中国动力电池出口欧洲市场的门槛。

而美国的相关政策,则更具贸易保护色彩。



美《反通胀法案》要求,电动汽车必须满足“关键矿物来自于美国或美国自贸协定国家”“在北美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大于一定占比”2项条件,才有资格获得每辆车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只满足其中一项可获得3750美元税收抵免。

而且,《反通胀法案》明令,中国的特别实体企业生产的电池,2024年后也拿不到退税。

也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政策,宁德时代出海屡遭碰壁。不是今天匈牙利工厂停止建设,就是与福特合作的美国工厂终止合作。虽然最终都回应称“按原计划进行”,但其中的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最后话再说回来,尽管出海很难,却必须要做。因为这不仅仅是为了更多的增量市场,也是为了国产新能源汽车出海“打前站”。

至于国内的动力电池市场,则又是另外一种情况。



据韩国SNE Research最新数据,2023年1—11月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名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孚能科技。

6家中国电池企业市占率达63.7%,足以可见中国电池厂商的强势之处。而在国内,这些动力电池企业更是“卷”得,令人发指。

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表示,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约为1000GWh~1200GWh。目前行业总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严重过剩,产业必将回归理性状态。

没错,就是产能过剩。甚至有消息称,目前各大电池厂商,已经堆积了不少库存。而这样的情况,只有一个解决方法——低价倾销,以至于整体营销环境,越变越差。



总得来说,动力电池企业还是存在2个天然的壁垒,一个是规模化的制造能力,另外一个则是长期经验积累下的技术创新能力。

但可惜的一点,为了加深自己护城河,各大电池厂商,似乎都选择了扩充产能的捷径,而不是真正对电池技术进行根本性地突破创新。不是新瓶装旧酒,就是做一些结构创新。

亦或者,他们对于电池技术的底层创新也都在做,只不过确实太难,没有做出来。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都存在于实验室中,受限于成本,很难大规模量产装车。

看似重归理性的动力电池行业,依旧隐藏着危机。而这偌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始终还在等待一位孤勇者,驯服动力电池这头怪兽。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陈思成细思极恐,为《唐人街探案》系列埋下伏笔

趣看热点 浏览 24774

没钱也要发奖金?FF宣布员工激励计划:奖励现金或股权

手机中国 浏览 11994

冯小刚赔偿1.68亿怎么回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趣看热点 浏览 25808

美防长:若乌克兰战败 我真的认为北约将与俄罗斯开战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74076

再见60岁倪奶奶!23岁伊藤美诚打疯了,3-0横扫送对手一轮游!

乒谈 浏览 9674

婚姻那么烂,经历那么惨,她却惊艳了一个时代

Yuki女人故事 浏览 8466

小S大女儿拍视频曝真容性格活泼 背景引发争议

文艺圈娱乐号 浏览 10819

程序员主动降薪保工作!35岁员工:我可以多降点

新智元 浏览 13597

王诗龄一身穿搭超5万将返回伦敦 李湘王岳伦疑复婚

盖饭娱乐官方号 浏览 17177

占地三千亩 安徽一号称投资百亿"明星项目"烂尾十多年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2192

荣耀最先提出端侧大模型概念 赵明:未来会和网络侧大模型合作

网易科技报道 浏览 13216

AI深度伪造引发担忧!大选临近美FBI、NSA正严阵以待

财联社 浏览 10329

版权问题日渐被重视!OpenAI据称正与多家媒体谈判

财联社 浏览 10519

路透社:杰拉德收到沙特球队达曼协作执教报价,他要花时间考虑

直播吧 浏览 13991

杨颖带儿子现身机场 私服全身配饰近10万忙着赶路

萌神木木 浏览 12225

近15年欧冠冠军,曼城论实力排第几,算是最强一档的球队么?

直播吧 浏览 13864

特朗普正在替中国做想做而做不到的事,称赞!

浏览 14564

瑞信被"5折"收购 压力来到美国这家银行!

每日经济新闻 浏览 16939

冬季可以试试这些基础色穿搭,简单优雅

Yuki时尚酱 浏览 10524

美国威尔明顿发生一起车祸 总统车队一汽车被撞

央视新闻客户端 浏览 10858

夏季气息满满的粉绿配 青春活力满格!

编织人生官方 浏览 14464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