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东吴证券陈李:物价是2024年国内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和股市两类结构性机会

Wind万得8937人阅读

1 月18日,在Wind3C会议《展望2024》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上,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陈李带来《此日中流自在行 ——2024年经济及资本市场展望》的主题分享。

陈李表示2024年国内经济方面,物价水平是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关键的观察指标。物价水平如果能够顺利在2024年保持正值,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都会有不错的表现。而要实现物价转正,必须依赖于以“三大工程”填补房地产景气下滑;以弹性汇率保障出口;以中央主动增加杠杆来帮助弥补地方财政收缩。

资本市场来看,他指出短期债券表现可能比股票要好些。另一方面股票市场关注科技创新,关注成长。全球经济来看,科技创新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最重要的积极信号。同时,高息、稳定分红品种会越来越稀缺,还能延续一段时间。

扫码回看完整会议

以下是陈李分享的部分核心观点:

// 物价水平是2024年国内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

很高兴今天和大家交流我们对2024年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展望。我先解释下题目,“此日中流自在行”是取自朱熹的一首哲理诗,说的是事物的发展需要一些“大潮流”来推动就会更加容易一些。

整体我们对2024年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都持一个谨慎乐观的态度。而要实现谨慎乐观的态度,可能要在于两个重大的趋势,第一个是国内通货膨胀或者通货再膨胀,也就是物价水平回到正值。第二需要美元利率的下降,也就是降息。只要有了这两个趋势,整体我们觉得2024年是一个温和复苏回升的年份。

不论是居民的收入、企业的利润,还是财政、税收都是名义值,换句话说都是包含物价在内的。2024年国内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也在于物价能不能回升。从环比迹象来看,我们认为大概率物价水平会在2024年回升,不仅包括CPI能够回到1%以上,而且包括特别重要的PPI(生产资料价格)从去年12月的下降2.7%上升到2024年的正值。物价水平是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也是最关键的观察指标,没有之一。物价水平如果能顺利在2024年保持正值,我们的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都会有不错的表现。


(图片来自:海洛创意)

如果PPI和CPI在2024年都能转正,并且持续保持正值,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企业利润、居民收入和财政税收都可以增长。而要实现物价水平的正增长,必须依赖于一、以“三大工程”填补房地产景气下滑;二、以弹性的人民币汇率保障我们的出口;三、以中央政府主动增加杠杆,来帮助弥补地方财政收缩,保证宏观总杠杆率稳定均衡。只有做到这三点,我觉得2024年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温和的复苏,中国经济毕竟有一个超大市场体量,我们是前途光明的。

// 股市两类结构性机会:科技成长和高股息 //

国内资本市场来看,一定程度上如果美债利率下降,中国资产的估值是可以回升。短期来看,债券还是比股票更有吸引力一些。因为利率下降最直接是有利于债券的表现。所以,过去一段时间债券的表现明显好于股票市场的表现。

尽管股票市场在未来可能会有不错的表现,但是可能还需要等明确的“发令枪”,要等到美债短债两年期利率下降这个“发令枪”枪响才可以有好的表现。所以,我们对2024年整体资本市场的展望是谨慎乐观的态度。

在股票市场内部有两类比较明显的结构性机会。第一类结构性机会还是看成长、看科技。2023年12月在苏州举办过一次《金鸡湖经济论坛》,邀请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的迈克尔•斯宾塞做主题发言。迈克尔•斯宾塞在他的主题发言中提到:“当前全球经济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各种各样的地缘政治风险都在不断暴露,逆全球化的趋势也在显现,全球的人口也在老龄化,不管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都存在”。

不过,迈克尔•斯宾塞特别强调技术进步对人类社会生活的改变也在日新月异推进。过去的两三年,我们确实在三大科技领域体会到了对生产、生活的巨大改变。三大领域分别是能源革命、生物工程和人工智能。


(图片来自:海洛创意)

所以,我个人觉得我们看待传统意义上的宏观经济指标,房地产、出口、地缘政治、美元、汇率、利率等等可能都有这样、那样的顾虑,但是特别令我们振奋的是科技创新的大潮确实明显在加速,人工智能、生物工程、新能源的发展在加快。这三大科技的发展一定会深刻地改变生产方式、产品和生活方式。因此会有一大批的科技企业会颠覆传统,获得很大的成长和市场。我觉得不管看什么指标都绝不能低估科技对生活、产业结构的影响,而这些结构影响是跳出原有方式。

所以第一点,在股票市场上,我们依然比较偏赖和关注科技创新,关注成长。科技创新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全球经济来看最重要的积极信号。因为大家看其他的比如逆全球化、地缘政治都看到很多不确定性,但科技绝对是一个最重要的正面信号。

科技以外,可能还比较重要的方面是高股息。因为高息品种、稳定分红品种会越来越稀缺。一方面,2018年以后,一些所谓高分红的非标资产慢慢退出,一大批从非标资产里退出的保险资金、信托资金、理财资金要寻找稳定分红的品种。第二方面,地方债整体来看,未来不断会用低息的“新”债来置换原来高息的“老”债,所以“老债”越来越稀缺。第三个方面,股票市场上,监管层不断鼓励上市公司制定明确的分红政策,加大分红力度,甚至派发特别分红,这些政策都会引导股息分红的发展。所以,我觉得高股息品种在一段时间内依然是市场的宠儿,仍然会得到广大追求相对低风险,有一定回报资金的追捧。大量的保险、银行理财、商品信托,甚至股市资金都还依然偏好这类产品。所以,我觉得高股息板块还没有完全结束。我既喜欢偏科技,自下而上的成长类公司,又比较偏好一些高股息的品种,这是股票市场结构性机会。

万得3C会议

提供便捷、专业、智能、合规的

一站式音视频会议路演解决方案

为金融机构提高市场声量

精准触达目标群体,创造业务价值

版权与免责声明:本文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自己责任及连带责任。
猜你喜欢
精彩推荐

波音被传对华交付737飞机延迟 中方要做额外安全检查

环球时报新闻 浏览 56358

跃下12米高大桥救人小哥骨折住院:我知道溺水的绝望

澎湃新闻 浏览 72592

小试牛刀!塔图姆13中8拿到20分&填满数据栏

直播吧 浏览 8550

俄乌发狠用导弹互炸 背后的信息还真不简单

环球网资讯 浏览 8698

最高降7万元!特斯拉降价潮蔓延,S/X现车优惠,下一个是谁?

澎湃新闻 浏览 10296

年前搬家高峰,甲醛自测仪、自测盒开始走俏,这些自测方式靠谱吗?

上观新闻 浏览 8917

程前向周鸿祎道歉:失态失礼,回头看自己都觉得不可原谅

网易科技频道 浏览 8750

特朗普透露将被抓 分析人士:或极大促进他的竞选活动

新京报外事儿 浏览 84204

德媒:乌军司令声望越来越高 恐成泽连斯基"最大威胁"

极目新闻 浏览 83949

港媒曝朱茵沽货套现!卖2处房产狂赚千万,两房产都与袁某人有关

文艺圈娱乐号 浏览 9129

初春时节,和关晓彤章若楠一起“绿”一下

瑞丽网 浏览 15216

山西10岁男童遇害 继父曾冲镜头痛哭喊话"要找到娃"

上观新闻 浏览 75433

为上清华15次参加高考 35岁广西考生:真没有那个实力

半岛晨报 浏览 71284

儿车梦!杰克逊:一直都想加盟切尔西,偶像是德罗巴和登巴巴

直播吧 浏览 11568

东吴证券陈李:物价是2024年国内经济回升的最大动力和股市两类结构性机会

Wind万得 浏览 8938

古代罪犯,为何经常被发配到边关,而不是直接杀掉?原因很简单

趣看热点 浏览 21907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上 有中国专家下论断:美国没机会了

环球网资讯 浏览 70582

德媒:斯托尔滕贝格留任北约秘书长

环球网资讯 浏览 11652

美国防部副助理部长近日窜台 国台办回应

环球网 浏览 76378

现在嫌他们老,当年追成狗!这些“半老”的男星,当年都是大帅哥

温柔娱公子 浏览 7461

“董宇辉”,被转让!

半岛晨报 浏览 8274
本站所有信息收集于互联网,如本站收集信息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沪ICP备20017958号-1